找到相关内容152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长生不老?揭秘人能活到257岁的秘诀

    秦始皇找过,许多人都找过,秦始皇找的是速效的长寿秘诀,没找到,因为不靠谱儿。中国历史上总结出了许多养生长寿的方法和道理,中国养生文化,宗旨无不围绕“寿而康”的宗旨展开。《尚书》上说的:寿为第一!没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秘诀|长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0/22052831192.html
  • 读〈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〉有感

    可以为精神上的良药,可以为人生旅途中的南针。   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,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的理想和愿望。中国的古训是“天地间惟人为贵”。古代《尚书》把“寿”列为之首。佛教...根据调查研究表明,八十岁以上老人有九六%是乐观者,○%到六○%病人发病的诱因与心理障碍有关。人们往往只注意躯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,注重躯体的治疗而忽视心理的治疗。对于心理状态的调节,人们固然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043599.html
  • 佛教的饮食文化

    过午不食”有:一者少淫、二者少眠、三者一心、四者无下风、者得安乐。并且,佛教饮食不仅在时间上有规定,而且在吃饭时还要作种观想:一者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。二者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三者防心离过,贪等为...、相互转生,因此,食众生肉者即是食自已父母、六亲眷属之肉。如果按照律典,“素食”者指不食种荤菜,即《梵网经》卷下云:“若佛子不得食辛,大蒜、韭菜、薤(xie)、葱、兴渠、(根像萝卜,气味像蒜)是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546864.html
  •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

    持人民悉遵道德仁义之大权。圣人本天地之心,以行教化。以故惠吉逆凶,六极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,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说,屡见于经。其所以感发人之善心,惩创人之逸志者,至深切...吃素念佛。则人以善感,天以应。自然雨顺风调,民康物阜。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,风吹地震等灾。而时和年丰,人乐其业。加以慈和仁让,相习成风。纵有一二愚顽,亦当化为良善。如矜梁上之君子,一方永绝窃贼。赒匿室之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147340.html
  • 从五福临门

    刘景陶 / 文            从五福临门     谈幸福人生   五福临门人人都可以琅琅上口,可知道是指什么吗?尚书洪范篇说人生的是:富、泰、康宁、攸好德、考终命。用现代的...名位、眷属,不依恋不执著,将遗憾还诸天地,含笑挥别,无有挂碍,甚至预知时至,知道自己何时舍世。 而一定包容在家庭之中,没有家了福要临那个门呢?今天工商社会的家庭组织,及价值观都异于农业社会,...

    刘景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650231.html
  • 五台山佛学茶艺队礼佛茶演示解说词

    头磕于拜垫上,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,左手接福,右手接寿,收掌虚握,手心向下,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。多福多寿,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共同心理,古时的,是长命、富贵、健康、道德、平和的寿终。... 住持师回到拜垫前,展具铺于拜垫上,礼佛三拜。具即僧尼护身护衣之坐具,后取作礼拜之用具。 、打坐禅定 礼佛三拜后,住持师、大师兄、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。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,禅是...

    李亚民 薄良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750988.html
  •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

    提倡素食不杀生,有何功德利益?在《分别善恶所起经》亦云∶‘佛言∶人於世间,慈心不杀生,从不杀得。何等?一者、寿命增长。二者、身安隐。三者、不畏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。四者、得生天,天上寿无极。者、...种食物,能吃出健康、活力,才是学佛的本意。因此,佛门的‘食存观’里说,吃饭时若能思量到这顿饭的来处不易,就能産生惜福的心;心存惭愧之心,时时提防自己,不要眷恋食物的美味,助长了贪欲;吃饭是为了治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651804.html
  • 读有感

    人为贵”。古代《尚书》把“寿”列为之首。佛教虽然注重心灵的超越,而把人的躯壳视为臭皮囊,但是佛教理论仍把“寿”看作“命根”的同义语。即使在“六道”中还以人最为宝贵,这是因为修行人还要“借假修真”,...的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健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。根据调查研究表明,八十岁以上老人有九六%是乐观者,O%到六O%病人发病的诱因与心理障碍有关。人们往往只注意躯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,注重躯体的治疗而忽视心埋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5864263.html
  • 关于过午不食

    以戒来限制、压抑我们。故过午不食为断贪欲,贪欲一断,嗔恚、愚痴亦可因此而渐除。故《处处经》中,佛言:“日中后不食有:一者少淫。二者少卧。三者得一心。四者无有下风(放屁) 。者身安稳亦不做病。...乐、喜悦的心去接受它,自然也就不想去持守了。、中国一向“自认”是宏扬大乘佛教的。问题是大乘必须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,《佛藏经》云:“不先学小乘—,后学大乘者,非佛弟子。”可是目前我们不少人只是学到大乘...

    果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0864744.html
  • 阅读偈语(七)

    总之家馀殃临  扎赞殃庆印因果 周易华夏古文明  因果(二)  宋儒谓世无因果 佛家六道骗愚夫  人死形灭神飘散 论断前生复世无  印公反驳(三)  印公泉澄洪范篇 六极实因果  蒙恩报德史书在... 迷悟回异岂同翁  佛心合觉满月现 悟则合觉迷合尘  身心热恼  身心热恼阴生 王侯乞丐悉同等  群生此苦最现实 虽曰幻妄实逼真  触境实在  几失触境觉实在 绝非虚妄岂欺人  起惑造紫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567976.html